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大众化,9月25日-26日,学校面向2025级新生举行4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会。新生代表近1000人参加宣讲会。
宣讲团采用“教师领讲+学生分享”的形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作为切入点,围绕援疆支教的日常生活、备课授课、实践调研多角度展开宣讲。同时,宣讲团成员结合政策要求,就宗教政策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宣讲会结束后,3名新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肖柳婧莹激动地说:“听完这场宣讲会,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到学长学姐们,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地奔赴祖国边疆,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备课授课,开展实践调研,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的重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参与到促进民族团结的活动中去,用自己的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一份力量。”
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2025级化学2班张宏慧有感而发:“宣讲会中提到的宗教政策解读让我收获颇丰。在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念,而正确的宗教观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大家都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法学院2025级法学4班的周玉洁同学感慨道:“这场宣讲会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这些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的心灵。‘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让我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强大的凝聚力。各民族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意识到,无论我们来自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应该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积极参加各种民族团结活动,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自今年开始,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下一步,将依托宣讲团,打造凝聚共识、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各场景、实践育人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五个认同”,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