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委员们一致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时隔四年再次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备受鼓舞。”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说。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当时汪小帆也在会场,那次的情景他至今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立德树人。我们要把这一要求落实落细,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应用立校、以技术报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我第二次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感到亲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于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港专学院校长陈卓禧介绍,“港专作为一所拥有悠久爱国传统的高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我们创新性地设立了‘博学课堂’,以多种灵活形式和多元内容,向学生进行社情、国情和世情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去年突破性地将学生带到深圳职业大学举办‘同升一面旗’的活动。未来,我们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博学课堂,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一国两制’事业接班人。”“作为一位来自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洪伟说,“我们将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提高各阶段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同时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孟艳表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美育促进心育的课程体系开发,创新‘美育融合心育’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美育评价体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教育强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一位教育科研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主委李剑萍将目光聚焦在职业教育上,“建议以开放促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既能国内用得上,又能到世界上带徒弟、传技术、显身手。”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近十年来始终关心乡村教育,“建议把乡村教师作为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主体,强化精准扶持、完善机制保障,让乡村教师愿意来、留得住、教得好,让教育家精神在基层乡村教育一线落地生根,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不竭动力。”“作为基层教育的工作者,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非常温暖。”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说,“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减负工作,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刚性,建立减负清单动态监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提质减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教育的深切关怀与深入思考。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全国政协委员、萍乡学院院长刘林芽说。他表示,当前,江西正深化高校分类改革,这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们将紧盯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打造与地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相契合的专业集群。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发挥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我们要一体领会一体贯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成斌说。他表示,要发挥产业和科教资源优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全力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感教育是一个自变量、慢变量,也是一个因变量。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全国政协常委、民盟浙江省委会主委成岳冲说。他表示,要团结界别群众,致力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时偕行,跳出传统的固有思路,变革教育教学方法,走出一条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新的发展路径。“香港科研实力雄厚,国际化程度高,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广泛,具备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中心之一的潜力。香港高校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努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说。他表示,要努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推动香港科学家深度参与“十五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香港打造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提升中国教育在全球的影响力。探索教育多元化发展,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益补充。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表示,要紧紧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继续深耕科研,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四个面向”,积聚力量强化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高校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使高校智慧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
践行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温暖,倍添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会副主委古俊彦说。她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民盟特色优势,服务中心大局,聚焦就业、教育等民之所望、所需、所盼,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广纳群言,广聚民智,真切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助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会主委陈倩雯表示,教育是民进参政履职、社会服务的“老阵地”和“主阵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地方组织负责人,助力教育发展,责无旁贷。将持续擦亮民进一直以来围绕教师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等形成的“履职名片”。依托深圳改革开放前沿和科技创新高地的优势,持续推动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鼓励广大会员双岗建功、积极履职,全身心投身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2021年、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看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他多次提到教育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我们充满自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教育强国是全社会的责任,上海科技馆作为校外教育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要努力把科技馆打造成校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实验室,为各类学校提供更丰富、更直达、更高质量的展陈和课程服务。”
记者:徐金玉江迪朱英杰
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