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材料
项目 | 内容 |
创新
观点 | 1、本文对网络文化的涵义及其特性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网络文化在技术层面、精神层面和主体特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特征。
2、本文对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高校统战部门加强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引导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高校统战部门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情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对高校统战部门推进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对丰富和改进高校统战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对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网上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3、本文对高校网络统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地调研,指出目前高校网络统战主要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形式单一、管理不善、使用网络工具的能力欠缺、参与广度、深度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高校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即:各高校统战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优势,结合统战工作需求,构建网络统战工作新平台。要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要注意处理好现实统战工作与网络统战建设的关系、要处理好公开性与安全保密性的关系等。 |
创
新 价 值 | 本文从分析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性入手,在对高校统战网站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对高校统战网站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各高校更好地利用网络文化开展统战工作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
创
新 依 据 | 本文的创新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文化以及网络文化与统战工作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调研。主要参考文献有: ①喻迎春:《推进基层统战工作信息化》,《中国统一战线》,2008年第7期。 ②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第十五期统战干部理论进修班课题组:《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③陈明、杨炯:《适应信息形势加强网络应对》,《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5期。 ④米广弘:《统战干部应善于运用和把握新兴媒体》,《中国统一战线》,2010年第11期。 2、对高校统战网站现状的调研 |
网络文化发展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网络文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规模巨大的传媒革命强烈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文化,即网络文化。
1、网络文化的涵义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2、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技术层面看,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等特征;从精神层面看,网络文化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自由性等特征;从主体特征的角度看,网络文化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和集群化等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
网络文化首先是一种技术文化,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步催生出的文化。从技术特征层面观察,网络文化的特性体现的是互联网的特性,最主要的是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
(1)虚拟性。网络产生以后,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许多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寄托的梦想、行为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得以实现。在物理空间里人们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准则和习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世界。在这种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个人身份被隐匿,并简化为以符号为媒介的人机交流、人网交流。在网上,人们的实践活动不用身体直接介入进行,而是通过信息流进入互联网来进行。通过超文本链接,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图书、检索资料、查阅文件等等。网络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虚拟连接起来,使得网络中的交往成为一种以虚拟的形象和身份在人工构造的虚拟情境中进行的行为。
(2)交互性。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体,区别于其他传统传播媒体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交互性。互联网的交互式操作方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在网络中,每一个网民都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又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沟通碰撞中相互引导,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3)共享性。互联网的并行能力很强,它允许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信息源进行同主题的多用户访问,基本实现了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原则,避免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了重复建库的时间和经费浪费等问题。共享性使得网络文化在存在特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大的趋同性,将本属于个别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成了所有文化的共同资源。
(4)时效性。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几乎与面对面同步的速度传输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且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网络文化成为一种迅速快捷的时效性文化。
(二)网络文化的精神特征
文化的精神属性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标识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从网络文化的精神属性观察,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和自由性等特征。
(1)开放性。互联网上的不同主题的网站、新闻组、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基本上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任意地与世界各地网民进行联络、交流,自由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各种观点、思想、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突破了以前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区域性的局限。
(2)平等性。因为网上交流可以是匿名的,甚至可随时更改或虚拟身份,所以它是一个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等级障碍的平台和自由空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人们将步入一个“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新天地。
(3)多元性。网络文化使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得以融合,世界各国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人们在网络上不分国界、没有阶级、没有层次地进行有效的沟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在网络中共存。形形色色的文化样式、价值观念通过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大众面前,满足不同品位、不同心理需求的人们需要。网络文化使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差异性、独立性、创新性、宽容性得到认同。
(4)自由性。网络文化是一种平等自由的个体性文化。网络文化的自由特性体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参与,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表达观点,自由选择行为方式,自由决定价值取向等方面。人们在网上可以进行任意主题的、长时间的、多媒体形态的联络,这种文化联系的自由度是前所未有的。
(三)网络文化的主体特征
文化的主体是参与其中的人,网络文化也不例外。从主体特征的角度看,网络文化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和集群化等特征。
(1)个性化。由于网络里是虚拟、匿名的,就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在网络空间,没有既定的价值标准,不存在统一的是非观念,没有强制的规范约束,只要不危及社会,不有意伤害他人,人们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对一种观点、一种说法,网民往往会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人们比从前任何时候更加容易接纳众多与众不同的观点,不论有些观点是多么奇异。
(2)大众化。网络文化的大众化体现在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和参与受众的广泛性上。网络使用者不分阶层、民族、贫富、老幼、男女等,都可以上网访问。它是一种几乎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载体。每个网民既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消费者。
(3)平民化。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平民特征。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畅叙胸怀、指点江山,随意自由发表观点,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社会热门话题,大到强国富民,小到菜篮民生,普通百姓都可以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网络孕育了无数的“草根”名人。
(4)集群化。网络文化呈现出多群体化的文化结构,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博客圈、论坛等,在网络空间中建立群组极为方便。即使是某个人自己创建的个性栏目,都有可能会成为喜欢它的网民的一个群体文化的栖所与代表。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高校统战部门加强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引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一方面可以使统战工作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增强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大大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增强统战工作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使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呈现多元化、复杂性的发展趋势。随着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活动的自主性、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明显增强,在价值观上更加注重自我、讲求实效,价值取向多元、行为灵活务实,参政意识和要求增强,参政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党派成员对本党派的认同感有所减退。这就对统战部门改进工作方式,加强对统战成员的团结教育和政治引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高校统战部门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情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网络文化的出现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对于高校统战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丰富了统战工作手段,突破了传统统战工作的各种障碍和时空限制等因素,可以实现统战工作的地域无界、提高了统战工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等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也大大增强,这给高校统战部门加强信息传播、扩散的有效管理和及时掌控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对高校统战部门推进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网络文化具有双向、多向、即时、互动的传播特点,使意见沟通、整合、反馈的效率大幅提升。这种及时有效的互动式交往,更能调动广大统战成员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通过网络投票、网络交流与对话、利用网站表达政治立场、利用网络参与民意调查等,这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统战工作作用的发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对丰富和改进高校统战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统战工作模式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已显得滞后。网络文化的发展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者在开展统战工作时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模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从周期长、反馈慢转变为跨越时空障碍,使统一战线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沟通工作做到时效强、周期短、效果好,从而增强统战工作效果,使统战工作变得生动活泼,增强统战工作的吸引力。
(五)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对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网上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各种信息如决堤的洪水一样冲击着高校,大量不健康的内容影响高校的统战对象。特别是高校历来都被西方敌对势力看作是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目标,一些反动的信息必然会随之而入。教育领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如何用网络途径正面引导统战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统战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是网络文化的发展对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2、高校网络统战存在的问题
利用网络文化开展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目前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既缺乏统一指导和工作部署,又无坚实的信息化建设基础,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建设。就目前而言,高校网络统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尽管近些年政府加大了对统战部门的经费支持,但资金仍旧不足。这使得他们在安排人员专门从事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从硬件上首先限制了高校统战网站的发展。
(二)形式单一,管理不善。目前各高校统战部门的网站仍存在很多问题。设置栏目大同小异,内容单一且相似度高,主要是总结回顾性的消息报道以及党务文稿的发布,具有浓厚的对内对外宣传色彩。单向发布信息,缺乏与统一战线成员间及统一战线成员与网友间的互动,没有为访问者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多数网站尚没有主动就成员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重大思想理论观点进行主动的系统的政治引导。还有时效性差,更新速度缓慢,无法体现网络的快速、便捷、高效等特点。有的甚至表现出流于形式、偏向做秀的弊病,缺乏规范化与专门化的管理。
(三)使用网络工具的能力欠缺,参与广度、深度有待提高。高校统战成员大多年龄较大,对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比较陌生,个别人甚至对信息技术存在抵触感。既使有人且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网络,但真正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工具的则相对较少,主要用途是文字编辑、邮件发送等,对最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明显不足。
三、利用网络文化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运用网络文化开展统战工作关键是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拓展工作方式,找准网络文化与统战工作的契合点,积极打造统战宣传交流、参政议政、网上舆论引导、网上舆情监管、联谊交友等五大新媒体网络平台,切切实实地将网络文化的挑战转化为机遇,为开创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1、各高校统战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统战部门应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统一战线为实体,以创新统战工作方式为目的,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覆盖面广和传播快捷的优势,实现统战工作、科学决策、信息化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新的工作手段,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形成新的工作模式,使高校统战工作做到互联网和手机等网络文化能延伸到的地方,就是统战工作能够覆盖到的地方。要通过网络文化适时转换和引导公众话题,引导公众将不良情绪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实际行动,努力使网络文化成为加强统战宣传的平台;成为网民表达言论、实施监督的平台;成为为公众宣泄情绪、沟通交流的平台。
2、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优势,结合统战工作需求,构建网络统战工作新平台
(一)加强网站建设,发挥重要渠道作用,掌握舆论主导权
网络信息的普及为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高校统战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驾驭网络信息的能力,整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凝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充分调动高校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为社会发展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应该用主流文化占领包括统战对象在内的高校师生的思想阵地,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正面的声音。高校统战网站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统战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统战网站的文化含量。这也是高校统战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最为明显的优势。
高校要投入必要的物力和财力,配备一批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引进和培养一批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建立起符合统一战线要求的、结构合理的、大规模的、开放式的网络统战系统,使党委统战部网页成为让外界了解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窗口。要建立健全网页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网络统战健康有序地发展。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研究和报送机制,如网络信息收集、分析、应对网上热点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新闻发布机制,网上宣传、网络政治参与机制等。要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网络工具,创建统战QQ(MSN)群,开辟统战论坛,设置网络统战工作专用信箱,开通统战工作者的空间或博客等,全面推动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内容建设,提供统一战线共性与高校统战工作个性相结合的内容
高校统战网站是统战专题网站,充足的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其核心和灵魂。而高校统战对象有着共同的身份属性和价值观念,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他们对统一战线的信息需求又具有小众化的信息需求特点。各高校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文化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提供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等共性内容服务之外,还要大力丰富体现本校特色的统战工作内容,包括统战工作动态信息,党派介绍,统战优秀人物推介,优秀提案,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经验交流等等。
高校统战工作的核心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立足本职,面向发展,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和学校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高校统战部门必须审时度势地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在统一战线中营造一种广开言路、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民主和谐气氛,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择善而从,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高校统战工作者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加强对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及统战知识等内容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力。高校统战成员具有学历高、眼界开阔、熟悉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等特征,他们非常熟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和高校教师的发展要求及意见建议,能准确感知自己所代表和联系的那部分知识分子的利益所在,并且还具有将其意见和利益适当整合表达的能力。高校统战部一方面要利用网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宣传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要为统一战线成员开设“政协提案”“民主监督”“统战论坛、批评建议”“统战理论研究”等专栏或信箱,整理广大统战成员的建议和要求,收集、并及时向学校、上级统战部门和政府、政协有关部门反馈;还可以根据国情、省情、校情开设专门栏目,就一些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政策问题开展民意调查,摸准高校统战成员的思想脉搏,为党和政府及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高校统战部门还可以尝试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的超信息量、立体化的特点,突出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网络文化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加大培养党外高素质人才的力度,着力培养一批能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政治上靠得住,真正有本事的优秀党外人士队伍。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引导和影响青年大学生。统战部可以宣传高校的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先进事迹和主要活动,全面展示广大统战成员在我国政治生活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化统战工作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反华势力的舆论攻势和对高校的思想文化渗透,统战部要充分发掘利用统战资源,增加高校统战工作的信息量,加快网页内容的更新速度,力争所选信息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正确的导向性。而且,还要对网络信息保持高度的关注,知情和监控,做到了解在对各类不良信息及时地进行过滤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学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针锋相对的驳斥。
(三)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网络优势的充分发挥、统战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取决于统战干部的整体素质,因此,广大统战干部必须更新工作观念,以时代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学习的态度来看待网络统战工作,学习和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统战部门要把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加大对本系统干部的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统战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同时,在引进人才时把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统战理论素养深厚、统战工作经验丰富、网络技术水平过硬的复合型统一战线干部队伍。
3、在利用网络文化开展统战工作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现实统战工作与网络统战建设的关系。网络统战和现实统战工作是统一的。不能把网络统战看成了孤立于现实统战工作之外的一种任务,要找到网络统战与现实统战的结合点和融汇处,逐步推动网络统战工作的开展。
(二)处理好现有统战工作手段、方式、方法与网络统战的关系。网络统战的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手段进行科学化的改进和提升,以达成更好的统战工作效果,而不是抛弃传统的统战手段、方式和方法另搞一套。要将网络技术有机渗透到现在的统战工作手段、方式、方法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提高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处理好公开性与安全保密性的关系。信息安全是网络统战的生命线。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安全保密的关系,严格区分哪些需要保密、哪些可以公开,确保需要保密的能保得住、不出问题,需要公开的能迅速、准确、无误传达给受众。
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效利用网络文化的发展开展统战工作有利于增强统战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拓展统战工作的空间渠道和覆盖面,有利于增强统战工作的时效性、快捷性和灵活度,有利于增强统战工作的说服力和亲和力,使统战工作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加强统战信息的沟通,推进民主建设,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促进了高校的快速、稳定、和谐的发展。